学习枫桥经验 加强和推进平安社会治理工作——赴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考察学习社会治理工作报告
发表时间:2013-06-03 作者:管理员 浏览次数:2966

为学习浙江省的先进社会治理经验,推进我县社会治理工作,经县委同意,由县政法委牵头,于5月26日至31日,组织我县各乡镇、社区主要负责人及县综治办工作人员一行23人,赴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和枫源村、绍兴市和杭州市余杭区,考察学习枫桥经验和社会治理工作。
一、基本情况
(一)诸暨市枫桥镇及枫源村基本情况
枫桥镇位于诸暨市东北部,毗邻绍兴市柯桥区,镇域面积165平方公里,总人口9.6万,其中常住人口7.6万,辖28个行政村,2个社区,是“枫桥经验”的发源地,中国名品衬衫之乡,浙江省中心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镇、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示范镇等荣誉称号,连续五次荣获全国综治先进集体、两次荣获全国综治最高荣誉“长安杯”。枫桥镇目前拥有各类企业7000余家,上规模企业86家,上市公司2家,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56.4亿元,财政收入3.8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892元。
1963年在全国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期间,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和发动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毛泽东主席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由此成为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随着“枫桥经验”的不断发展变化,形成了鲜明地时代特色的“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枫桥新经验,已成为全国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法宝。
枫源村位于枫桥镇东南部,枫桥江上游,由大竺、大悟、泰山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区域面积5.93平方公里,有578户,共1756人,现有村两委干部8名,村民代表49名,党员91名。高岭土矿山是该村支柱产业,个私经济以轻纺业、运输业为主。2013年村工农业总产值7.76亿元,集体经济收入132万元,人均纯收入22000元。枫源村是“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诸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绍兴市文明单位、诸暨市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先进集体。
(二)绍兴市八字桥社区基本情况
八字桥社区共有住户1876户,人口5102人,人员组成结构复杂,群众之间矛盾突出。为更好的化解群众之间的纷争,八字桥社区自开展“网络式联系、多元化服务”工作以来,以“守护家园”工程为抓手,积极为居民群众帮困解难,提供各种服务。用“枫桥经验”的基本精神,依靠群众,善待群众,关爱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杭州市余杭区临平东湖街道及星火社区基本情况
临平东湖街道地处杭州余杭区东北角,与嘉兴的海宁、桐乡市接壤,是余杭区政府所在地。整个辖区面积15.3平方公里,辖20个社区(其中8个为撤村建社区),常住人口5.5万人,流动人口达20万人。街道辖区内基础设施完善、商业街纵横交错,是临平主城集政府部门、工作生活、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周边县市、街道流动人口的集散地。
星火社区是一个地缘型的老社区,辖区内有居民住户2150户,50个小组,居民人口达5120人,辖区内共有单位13家,商铺316家,物业小区5家。社区自2002年4月成立以来,先后荣获“省级和谐社区”、““省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杭州市文明社区”、“杭州市科普社区”、“杭州市健康教育示范社区””等40余项称号。
二、考察感受
考察团在诸暨市、绍兴市和余杭区政法委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办公室的安排下,先后参观了诸暨市枫桥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枫源村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枫桥镇派出所和老杨调解工作室、绍兴市八字桥社区及部分居民家庭、余杭区临平东湖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星火社区社会管理服务分中心及民情服务站等。考察学习中,我们听取了工作开展情况的介绍,查阅了资料,深入村(居)民家中走访座谈。尽管时间短暂,但考察学习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开拓了大家的眼界,增长了见识,学到了经验,感到了压力。真正体会到了“枫桥经验”的含义、内涵和精髓。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枫桥经验”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以及余杭区、诸暨市、绍兴市的先进管理理念,不断充实更新的现代化管理设施、善于管理服务的思想等值的我们借鉴和学习。
1.坐落于诸暨市枫桥镇镇政府边的枫桥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三层楼的独立建筑,建筑面积达1900平方米。办公中心的一层设社会管理、维护稳定、平安建设、公共服务四大职能于一体,分信访接待、矛盾化解、司法行政、便民服务、信息指挥、办公管理六大工作区域,整合近30个部门的窗口和功能,50余名工作人员。中心由综治办牵头,实行矛盾联调、治安联防、事件联勤、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管理联抓六联机制。开展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成为基层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体化运作的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公众服务全覆盖。
2.“枫桥式”的矛盾化解体系不断创新不同时期、适应时代特征的工作方法,善于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有效为群众排难解忧,形成了独特的“枫桥式”矛盾化解体系。设立了街道调委会,包括村、社区、企业调委会;行业调委会,如纺织服装协会调委会;专业调委会,包括交通事故、劳动纠纷、消费维权、婚姻家庭、医患纠纷、土地纠纷调解中心等;设立了公安信访调解中心、法院诉前调解中心、监察信访调解中心的警检诉调对接,实行《四前四先四早工作法》,即组织建设走在预测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预警在先,苗头问题趁早消化;教育在先,重点对象早转化;控制在先,敏感时期早防范;调解在先,矛盾纠纷早处理。达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3.社会治理法制化。以依法行政为前提,全力打造法治型政府,积极营造公平正义、执法公开透明的法治环境。社会保障、城镇建设、化解矛盾、公共服务纳入法制轨道。以“民主法治村”创建为载体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枫源村按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划分为13个网格,村民小组长担任网格长,村民代表为网格管理员,分别由网格长和网格内村民代表联系若干农户,村委会干部每人联系若干名网格长,间接联系网格内的所有农户。枫源村综治网格化管理按照“两委领导、综治协调、代表为主、党员配合、群众参与”的格局开展工作,形成村两委会、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三级网格责任主体,每个网格责任主体主要负责网格内的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上报和协助调处工作。综治网格化管理模式推行后,村民代表成了“基层不安定因素的侦查兵、化解矛盾纠纷的和事佬、突发性事件信息的特快员”,实现了“村内小事有人管,村内矛盾消除快”和“家庭琐事不出门、邻里纠纷不出村”的目标。
为减少社会矛盾,创新社会治理,在村级事务决策方面 ,枫源村做到“四个让群众”:一是创新决策机制,推行“三上三下”,让群众当家。首先是对上级的工作部署,党员村民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由村两委会研究提出议题,由党员、群众针对议题提出意见建议;然后,由村两委提出意见建议,由党员议事会、民主恳谈会酝酿讨论;最后由村两委讨论,党员会审议,交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后实施。二是创新管理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让群众满意。三是创新监督机制,打造透明格局,让群众明白。四是创新工作流程,明了办事规程,实行组团式服务,让群众方便。通过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做到把事情放在阳光下,把村干部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做到了群众不闹事,干部不出事。
4.八字桥社区以“守护家园”工程为抓手,积极为居民群众帮困解难,提供各种服务。用“枫桥经验”的基本精神,依靠群众、善待群众、关爱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组建服务团队。在原来的基础上,整合组建“守护家园”工程队伍,包括巡防队、夜巡队、治安员队伍以及平安建设宣传队,为整个辖区提供治安和志愿服务。在每个网格内,配备日间守望队和义务巡防队,并积极吸纳片警、街道网格联系员、党员、社区“五老”人员参与到网格服务当中,在维护网格治安的同时,积极拓展队伍服务项目和范围。在信息网点内,发动辖区内的居民成为信息员,现有网点信息员155人,及时反馈辖区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二是收集社情民意。社区向辖区居民分发印有网格长、民警、社区等电话的网络联系卡、温馨提示卡,设立古桥聊吧QQ平台,拓宽信息渠道,便于居民向网格长、社区反映情况。同时,网格长对网格内的所有住户每年至少走访2次,特殊家庭每年走访不少于4次,做到居住情况清、人员信息清、区域设施清、隐患矛盾清、思想动态清,为针对性服务提供依据。
5.“最好的服务就是最好的管理”。作为基层的居民自治组织,星火社区坚持以创新的姿态改进社区工作,争做社区服务“排头兵”。服务工作站是社区继成功开设“居家养老服务站”、“信访代理工作站”后又一大创想,主要针对辖区40家三产法人单位和171家三产个体户,现有职工560余人,采取片组管理方式,向他们提供内容丰富的具体服务工作,旨在让法人单位、商家通过社区服务更好地解决生产、经营、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更顺畅地为辖区居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生活服务;在此基础上,也能够使对社区服务存在误区和认识空缺的法人单位、商家增加对社区工作的了解、支持,甚至反哺社区,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6.星火社区民情服务站。星火社区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创新建立了“时间储蓄银行”。“时间储蓄银行”式民情服务站是星火社区的一张名片,这里有最全面的志愿服务项目,有最融洽的邻里感情。星火社区“时间储蓄银行”式民情服务站以社区现有的民情联系员为主体,通过充分挖掘社区资源,鼓励辖区共建单位员工、党员、青少年志愿者等加入到服务站的志愿者团队。目前“民情服务站”开设的服务项目有医疗服务、量血压,衣裳裁剪、修补,磨刀、修电水壶、更换灯泡或水龙头,补鞋,拍照,老年足底按摩等。“时间储蓄银行”是星火社区为解决目前“两网合一”民情联系工作和志愿服务工作存在问题而大胆创新的服务和激励新模式。“时间储蓄银行”的经营项目是“志愿服务时间”,社区向每一位民情联系员、志愿者发放“时间储蓄存折”,记录储户每一次服务的时间、内容和积分,当积分累计到一定分值,可以换取自己所需的礼品或者他人的免费服务。它通过“付出——积累——回报”的链动机制,倡导并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精神。“时间储蓄银行”将奉献与回报相结合,最大化的挖掘每一位储户的潜力,带动其积极性,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
7.临平东湖街道构建起了“四个一”的工作格局,即“一组平台、一张网格、一套机制、一支队伍”。一是搭建一组平台。建立社会管理中心,将其定位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主平台,并延伸至下辖的20个社区,实行中心全覆盖。目前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对外服务项目涉及3大类(服务类、代办类和证明类),129项工作。中心建立信息调控室,集治安监控、数字城管、微信平台、综治信息和110社会应急联动救助平台系统为一体,确保辖区内存在的社会管理问题第一时间“看得见、看得清、呼得出、办的了”。二是组建一张网。街道将20个社区划分为99个网格,将民警、城管执法队员、平安巡防队员、流动人口专管员和社区干部、党员干部、居民小组长、平安议事会、妇女劝导员等一起,合理配置到网格中去,形成指导、基础、专职和辅助四只力量,并实现网格人员职责“三到位”。三是打造一支队伍。为了着力破解社会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辖区居民的幸福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临平东湖街道积极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整合城管执法队员、平安巡防队员、交通协管员、消防管理员等210余人,统一组建社会管理综合大队。综合大队队员实行“网格式管理、组团式服务、联合式执法”和“一岗多责、一职多能”管理模式,确保全天候到网格参与社会管理工作。四是建立一套机制。以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及社区各分中心为依托,建立信息收集流转、部门协作联动和中心绩效奖惩三大机制。信息收集流转:由中心协调室将民情民意、矛盾纠纷等问题进行汇总,实行统一分流、督办、反馈。部门协作联动:中心协调室按照“分类归口”办理原则,将各类问题流转到相关部门办理,明确时间节点,再由部门将办理结果、意见等及时反馈中心工作协调室。中心绩效奖惩:对指导力量、基础力量、专职力量和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工作情况实行考核,确保四只力量发挥最大工作效能。把各种力量整合以来,将传统的工作方法与基层综治信息系统的使用结合起来,把政府服务与群众需求对接起来,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做好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临平东湖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实行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的运行模式。五是基层矛盾苗头早发现,难点细研判,把干部走访与群众互访,专门力量与群众组织结合起来,依靠和发动群众将各条线上的人员整合起来,作为信息采集的专门力量。按照“出门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的要求全面搜集信息。不仅矛盾的苗头发现的早,而且由于收集、采集的全面、及时、准确,做到了对民情民意及时了解,对群众需求快速回应,对苗头性问题妥善解决,对超劣性问题的提前应对。六是对特殊人群服务更贴心、管理到位。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是综治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临平东湖街道对特殊人群实行高、中、低三级动态管理。特殊人群的管理往往与服务相辅相成,只有服务贴心才能管理到位。将辖区内的特殊人群及重点青少年全部纳入了救助措施,结对帮扶,并建立了专门的针对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队伍,落实监管责任,有效防止了特殊人群和重点青少年肇事肇祸及违法犯罪的现象。
三、几点启示
1.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化解社会矛盾。通过考察学习,我们认识到基层矛盾的发生、发展多数是由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收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人民群众的正当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在街道这一层面,只有我们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思路,只要我们倾听需求、主动服务,建立预防化解矛盾的制度,只要我们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构筑网上网下的联动机制,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就能提前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矛盾。
2.以“星级”创评活动为抓手,推进村民自我管理。要积极引导群众制定符合大众意愿的村规民约,逐步引导群众自己的议题自己决策,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理,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最终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把有威望的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组织起来,建立群众调解组织;在化解矛盾纠纷中,充分推动群众的亲戚朋友、各类协会组织和相关部门联动,通过“多路由”调解模式,不断提高调解水平和社会公信力。积极组织群众和企业成立义务治安巡逻队、平安志愿者、保安队等群众性防控组织,真正形成群防群治的“大防控”格局。广泛开展“平安村”、“平安社区”、“平安企业”等平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十星级”评选活动,激发广大群众自发参与综治维稳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群众路线以实现维稳主体由一元向多元化转变,管理机制由线性向联动、互动转变。
3.公开透明的管理方式,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针对城乡低保、农村危旧房改造、保障性住房等一系列党的惠农政策在落实的过程,村社、企业政务、财务不够公开,政府和部门诚信缺失等等。坚持以“群众小事”为“最大公务”、以“百姓满意”为“最高尺度”,切实将各项惠农政策公平公开予以落实,切实加强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村务公开,多做“顺气、解结、纳言、化怨”的工作,以促使干群关系更融洽、团结和谐稳定的社会基础更牢固。
4.关注民生,从源头维护社会和谐。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推动发展为民、富民安民,努力朝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把好事办好、争取人心,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不和谐因素。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源头工程,努力在促进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持续取得新进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宣传贯彻党的惠民政策,防止政策“截留”。加强对困难家庭和弱势人群的帮扶求助,切实解决其面临的实际问题。推出一批实事项目,及时有效加以解决,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
5.完善基层功能,减少社会矛盾。着力提高乡镇(社区)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优化乡镇(社区)的职能设置,加大投入和保障力度,进一步促进财权与事权相匹配,让乡镇(社区)有资源为群众服务、有能力化解社会矛盾。创新完善工作机制,推广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办制度,也可以在发放低保金、救助金、农用物资等群众直接受益的环节,尽可能创造条件让乡镇(社区)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面对面地服务群众,增进干群感情。对善于做群众工作、在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方面有实绩的乡镇(社区)干部,要更好地培养和使用。
6.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在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诚信守法,切实履行好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预防和减少相关矛盾纠纷。坚持促进企业发展与维护职工权益相统一,充分调动企业和职工群众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充分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的作用,促进相关社会组织发展,发挥好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积极作用,发挥社会力量在化解疑难矛盾纠纷中的作用。(来源:平安县委政法委办公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 访问量:137874
主办:中共平安县委政法委员会、平安县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
地址: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县平安大道196号 电话:0972-8613552 传真:0972-8613552 邮箱:pazfw3552@163.com 邮编:810600
平安长安网 Copyright © 2008-2014 版权所有
未经平安长安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